長江經濟帶規劃如期而至,這項涉及9省2市的區域發展戰略,范圍前所未有之廣,理念前所未有之新,它創造了我國區域戰略從項目開發轉向綠色發展思路之先河。為長江留白為未來留綠,延綿的長江流域如何在生態先行的規劃統領下,實現黃金水道的真正復興?這個答案回響歷史,叩應未來。本報多路記者近日將深入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用系列報道呈現這一國家戰略的落地之聲。
長江經濟帶規劃已于近期下發到長江沿線11個省市的省廳和地市,這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27日從地方發改部門獨家獲得的消息。
作為國家三大戰略之一,這一規劃綱要已于3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會議上審議通過。根據中央工作安排,將于6月底前下發。
近期地方和有關部門的工作動態也印證了這一消息。
盡管《綱要》內容還未對外公布,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綜合多方信息了解到,《綱要》對于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有一些新的提法,同時設立了2020年和2030年的戰略目標,而負面清單制度和生態補償也在《綱要》中得到更多強化。下一步地方將制定出臺具體的實施意見。
11省市或提前推出負面清單制度
按照中央政治局3月25日召開的會議的要求,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建立生態環境硬約束機制,列出負面清單,設定禁止開發的岸線、河段、區域、產業。
中央頂層設計的“負面清單制度”,將成為長江經濟帶制度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華東師范大學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徐長樂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負面清單對長江經濟帶來說十分必要。如果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負面清單對上游地區的限制可能要更加嚴格,比如水源涵養地嚴禁各類開發活動等。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則認為,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負面清單對長江經濟帶沿江的化工企業、造紙企業、印染企業等污染量較大的企業以及相關的產業,可能會設置更多的限制措施。
實際上,早在2015年6月份,國家發改委就提出,將建設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和商事改革,并加快上海自貿區經驗的復制、推廣和落地。
今年6月2日,國家發改委在網站上也公布了33個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名單。
根據要求,這些示范區將堅持生態優先,同時轉變發展方式和創新體制機制。但發改委并未在示范區建設要求中具體提及負面清單制度。
今年4月,湖北在召開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會議時就指出,在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等專項規劃中可以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明確沿江限制或禁止開發的區域和產業,確保岸線留白、植綠,岸線后方盡量規劃布置綠色空間。
根據此前國務院的要求,我國將從2018年起正式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范圍為包括內資在內的所有投資。消息人士認為,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有望率先推出負面清單制度。
將確立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長江經濟帶規劃綱要經過反復修改論證,最大的變化即是強調綠色發展,將生態環保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而在與之相對應的機制建設上,除了負面清單外,生態補償成為又一個聚焦點。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和環保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長江黃金水道環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導意見》,明確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但在分析人士看來,長江經濟帶涉及省市較多,上下游經濟發展程度各異,生態補償機制的設計非常復雜。
徐長樂說,從目前來看,生態補償中一體化和協同性的問題較大,11個省市經濟發展階段不一樣,對共同利益的訴求側重點也不一樣,過去一體化的發育發展程度較低,全流域的共同治理這樣的觀念和政策措施也還不夠。需要從體制和法律政策上保障全流域環境的綜合治理,包括環境生態綜合治理機制的設立,流域治理相關的立法工作等,生態補償機制是構筑一體化機制中的當務之急。
陳耀則建議,生態補償涉及的流域面積很廣,補償標準也較難界定,涉及到很多非常復雜的問題,可以先在一部分區域進行試驗。
目前,跨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已有案例,如安徽和浙江的新安江流域治理,以及江蘇和浙江對于太湖的治理等。
其中,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是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2012年起正式實施,目前已進入第二輪。
根據規定,這一首輪試驗期限為2012至2014年,補償資金每年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3億元,安徽、浙江各1億元。安徽出境年度水質達到考核標準,浙江支付2億,水質不達標則安徽支付2億??己艘罁前不?、浙江兩省跨界斷面水質監測數據。
在這項試點之下,2011至2013年新安江流域總體水質為優,連續3年符合水質考核要求。
不過,相關的調研報告指出,由于流域水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有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等特點,水質也存在反復可能。后續保護壓力仍然較大,盡管新安江發源地的黃山市采取多種手段擴寬融資渠道,但試點中也存在治理資金投入壓力大、流域治理與地方經濟發展存在矛盾和取舍等問題。
目前新安江生態補償第二輪試點正在進行,包括積極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通過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建立橫向補償關系等,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盡管好的項目不太多,但是新安江的這個項目可以為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提供經驗?!毙扉L樂表示。